2009年12月26日 星期六

12/25第14堂課

由於是聖誕節,班上很多學生會成員以及系上尾牙工作人員都去幫忙活動,
雖然報告組別不多,但是還有有幾組報告的令我感到有興趣,
水龍頭的冷熱方向在1950-1960之間就決定左熱又冷這觀念
是國際性的ˇ
代表冷熱水可以是符號,比如說法國的熱水是C (chaud)
或者是顏色。

MP3的造型結合文化
剪紙的壁貼
電話融合各國文化建築等等,都是很有意思的創意





老師後來上課題到
現在設計不能只是全球化,
還必須加上地方話,也就是Glocal
G表示全球化local就是在地文化

所設計出的作品如果可以在國際間流行並且一眼看出這是哪個國家的
才能別具特色

2009年12月11日 星期五

12/11第13堂課

老師上課一開始就先問這星期的雲門舞集演講誰有去聽?

我就老實舉手,說要講一些感想.....

上台真的好緊張喔="=

都不知道在慌什麼,在網誌裡說一下感想



雲門舞集是1973年創立的

名稱由來是根據根據古籍記載,「雲門」是中國最古老的舞蹈,相傳存在於五千年前的黃帝時代,舞容舞步均已失傳,只留下這個美麗的舞名。

林懷民以「雲門」作為舞團的名稱。



林懷民老師原本是一位作家,他拿人生中第一份稿費去紐約學現代舞,

在那時代這算是一種叛逆的行為,尤其是他才22歲就被評論為有才華的作家。



創團的初衷是「與本土音樂家合作,跳出屬於本土的舞蹈」,直到今天雲門舞集依然忠實這想法

不曾變過。由於成立了雲門二團,使一團的舞者可以在外國放心巡迴公演,

把台灣宣傳出去。





一開始雲門的風格是比較偏有故事性的演出,經過一個重要契機後,風格逐漸抽象化,從外在轉為內理,尋找自己的生活美學。

雲門舞者必須,接受現代舞,芭蕾,京劇動作,太極導引,靜坐與拳術等訓練。

行草三部曲把身體當作揮墨的工具,姿態非常優美


演講者提到,雖然雲門舞集表演很好,但是屆每一種藝術都發展的很好,很多觀眾會觀看
但就只有「舞蹈」方面的觀眾越來越少,雲門感到有點驚慌
希望藉助大家的力量,把好的舞蹈繼續留存。





-------------------------------------------------------------------------------
現在來接續上課內容,
老師一開始發花生下去,問花生殼可以做哪些用途,在我們思考看看
我第一個想倒是作品的材質,其他就沒想太多了,


易經我完全不懂,
乾三連、坤六斷、震仰盂、艮覆碗、離中虛、坎中滿、兌上缺、巽下斷
這是八卦歌絕,

古代人認為2個不夠表現天地所有意象,所以用三個
三個就有8種可能性(2的三次方)
8的平方就是64,所以八卦總共有64卦ˇ

一直覺得八卦是很奇妙的東西,不僅能趨吉避凶還能算陰陽、算命?
雖然老師已經很認真解釋,不過我還是有好多好多不懂ˊ~ˋ



老師說了一具很棒的話「可能性就是創造的核心」
或許天馬行空,可是「可能」就是一種方向,不管可不可以實踐
還是可以想看看
想辦法達成解決,過程中就能激發岀不同思考模式。



關於期末考的問題
我會在思考看看的!!

2009年12月4日 星期五

12/04第12堂課

由於早上把課都掉開了,所以聽了一整天的演講,實在有點累呢。

早上有三個議題分別是
1.趨勢,綠色藝術之發展概述
2.互動藝術經驗分享與觀點
3.藝術創作與重視靈性之生活趨勢

下午兩個議題為
1.創意與永續導向之設計教育反省
2.零能源建築

拿以上3個議題來討論:

綠色藝術重要性在於「人類住在都市與自然分開、自然遭破壞、能源流失迅速」→問題(起)
以這三點為出發點做到符合經濟利益及永續發展的觀念→目的(合)

所以在思考時候如何解決的幾點是→方法(承)
與當地居民一同參與→縮短人與自然之間的距離
使用環保可回收的物質作為作品原料→永續發展再利用
作品加入植物彰顯綠色藝術→強調綠色藝術的重要性

講師Bruce以自身創作為例子來說明→實做(轉)
一系列巨大雕塑作品以不鏽鋼為作品原料,以當地的食物或自然景緻為主題創作
用加拿大回收60%不鏽鋼沒有經過化學處理,只要鍍金就可以保存120年左右
不僅堅固還很環保。
Bruce另一個作品是兩支隻丹頂鶴(日本的保育類動物)
用金屬做結構支架,使用4000株植物一一栽種上去,較為特別是這些植物是當地居民
一起製作完成的,讓大家可以一起參與,加深人與自然之間的情感

我喜歡Bruce最後提到的一些觀念
創作的過程中必須思考怎樣使藝術與環境創作長久、思考用無害環境的材料及方法、如何保存作品不意毀壞、保存作品期間如何不影響環境、當作品毀壞後如何重複再利用。

Bruce的論點一個接一個扣在一起成為一個循環,
平常人做一件創作時都不會設想這麼多,這是值得我們學習及參考的地方
因為這才是完整思考綠色設計,維護環境的好方法。
好的方法可以事半功倍也可以維護自然,不是很好嗎?


互動藝術
這不僅是一個新制的藝術,也是接納各種創新的設計藝術
講師Rober下定義為:
必須有人去看,且能與關者互動的
有物理性、實質的、可碰觸且不抽象
Rober舉兩個例子
第一:有一次他去參一個影像藝術的展覽,進去後感應器啟動,顯示一個立體人像,跑過來看看你最後再轉頭離開,使觀眾變成被觀看的人,反過來的立場非常有趣。
第二:有個博物館設置了一個特別的裝置,進去的人都會推入像是捷運進入車站的那個裝置
一個人進去使機械齒輪轉動一格,帶動另一大齒輪,可以使千斤頂往上一格,
人數達一定數字,牆面就會倒塌,誰也不知道何時會倒,讓所有觀者都參與藝術,可以盡一些心力,我覺得這觀念不錯。

Rober的互動藝術是為了「FUN」
演講中他展示他創作的影片,他讓一間酒吧成為藝廊,邀請詩人、舞者、行動藝術家、街頭藝人等等去表演,可以展現那一地區文化多元性,雖然這展覽並沒有賺到什麼錢,純粹回饋給大眾,我覺得這樣很棒,可能賺不到很多錢,但可以養活自己又能將「FUN」帶給他人不是很棒嗎?
符合設計準則的:有趣的、適用的





創意與永續導向
設計不是純藝術、不為自己立碑,設計是服務創意:為他人、大家、福祉、地球。
現在設計教育是受到德國包浩斯的影響,
強調理論卻忘記人文課程與工廠設備實作。
做大體規劃卻忽略細部問題,
像是材料部份通常是實做時才發現材料的種類多元及特性不同,須一一詢問才可找到理想材料,
講師胡寶林提到八個創意好習慣:
多元興趣、冒險膽量、豐富知識、快樂體驗、全球自省、努力專注、改變觀點、綜合靈感

如果可以走出教室、回歸真實、永續關懷、服務創意等方面發展
可以激發岀更多可能,誰說教室只能待在擁有一堆桌椅的地方,庭院能是教室、開放式空間能使學生不無聊。
胡寶林老師舉了一個不錯的方法:把既定的主題加一個否定詞彙出現更多可能
像是:
非客廳→自由廣場
非廚房→婦女平權
非主臥房→秘密花園
非教室→大樹教室、綠意講堂
非休息站、清水體驗站

用反向思考激發出的創意是很驚人的。
不要給既定的框框,跳脫常理思考,才能與眾不同
絕對不是模仿可以得來的。